鐘繇行草《得長風帖》
作者:鐘繇 書體:行草 2023-04-26 10:48:05
標簽:鐘繇,行草,得長風帖
鐘繇《得長風帖》(選自淳化閣帖-歷代名臣法帖第二)
《得長風帖》釋文:
得長風書,靈柩幽隔卅年,心想平昔,痛慕崩絕,豈可居處?抽裂不能自勝!謝書,已具日安厝,即其情事長畢,奈何!松等隕慟,哀情頓泄,亦難可言!郗還未卜,聊示及。中郎相憂不去心,感遠懷近,增傷惋。每見范母子哀號,使人情悲!
【資料來源】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勤懋殿本
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:詞典網,回復:鐘繇書法,可方便查詢。


鐘繇書法欣賞:
猜你喜歡:
- 《喪亂得示二謝帖》是唐代內府的雙鉤填墨摹本,奈良時期由遣唐使傳入日本。日本皇室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藏。本紙右端鈐有日本桓武 * (737-8
- 《王基碑》,全稱《東武侯王基碑》。三國魏隸書碑刻。景元二年立于洛陽。清乾隆初年出土于洛陽城北十五里,后移城中,嵌明德中學壁間。碑石僅存下半。
- 魏晉時代隸書刻石《楊駿殘志》,因碑殘而名不顯。該志出土于洛陽,原高50厘米,寬53厘米,已殘?!稌x書》的相關傳記中僅云楊駿為弘農華陰
- 王羲之小楷《東方曼倩祠頌》,選自《晉唐楷帖十一種》。故宮博物院藏。東方曼倩即東方朔(公元前154-前93),西漢辭賦家。曼倩為字。平
- 劉媚子墓志(石志) 太和六年(371) 1998年9~12月,南京市博物館在該市北郊的象山發掘了3座
- 《姚伯多造像記》亦稱《姚文遷造像碑》,《姚伯多兄弟造成石文像》。 姚伯多造像碑是迄今所知最早的道教造像碑,它作于北魏太和二十年 ( 公元 4
- 王羲之行書《奄至帖》(材官本、澄清堂本、淳化閣帖) 《奄至帖》,5行,36字。行書,《右軍書記》著錄。
- 《牛橛造像記》,全稱《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橛造彌勒像記 》,龍門二十品之一。高100厘米,寬34厘米,是長樂王丘
- 神龍本(馮承素摹本)【釋文】永和九年,歲在癸丑,暮春之初,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,修禊事也。群賢畢至,少長咸集。此地有崇山峻嶺,茂林修
- 《元昉墓志》又名《光州刺史懿公元防墓志》刻于建義元年七月卅日(528),志高53.3厘米,寬54.5厘米,十八行,行二十字。一九二八年洛陽城
評論
發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