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>>書法字典>> 歷代書法>> 宋朝>> 張即之楷書《雙松圖歌卷》書法欣賞

張即之楷書《雙松圖歌卷》

作者:張即之 書體:楷書 2016-09-30 13:02:25

標簽:張即之,楷書,雙松圖歌卷

張即之《雙松圖歌卷》,紙本,楷書,  33.8×1196cm,  寶祐五年(1257) ,北京故宮博物院藏。

釋文:

天下幾人畫古松,畢宏已老韋偃少。絕筆長風起纖末,滿堂動色嗟神妙。兩株慘裂苔蘚皮,屈鐵交錯迴高枝。白摧朽骨龍虎死,黑入太陰雷雨垂。松根胡僧憩寂寞,龐眉皓首無住著。偏袒右肩露雙腳,葉裏松子僧前落。韋侯韋侯數相見,我有一匹好東絹,重之不減錦繡段。已令拂拭光淩亂,請公放筆爲直幹。張即之七十二歲寫,時積雨連霉,槐龍舞翠,與客小飲,醉中戲書。

款署:“張即之七十二歲寫。時積雨連霉,槐龍舞翠,與客小飲醉中戲書?!?/p>

鈐“張”、“張氏”、“即之”印。自識“七十二歲”,應為宋寶祐五年(1257年)書。卷前有蘇東坡作古柏圖,非真跡。后有明洪武時陳新及癸未夏彥良二跋。

張即之(1186-1266),字溫夫,號樗寮,南宋和州(今屬安徽)人。官至司農寺丞.授直秘閣。以擅書名世,書宗唐人,結體嚴謹,筆法險勁,對當時書壇影響很大,北方亦多仿效其體者。

《雙松圖歌卷》鈐“張”(朱文)、“張氏”(白文)、“即之”(朱文)印,款署:“張即之七十二歲寫”,即南宋寶祐五年(1257),為晚年之筆。后人皆稱張即之“以能書聞天下”,“大字古雅遒勁,細書尤俊健不凡”。此卷擘窠大字,神完氣足,勁健雄肆,但時見險怪之態。

卷前有偽作托名蘇東坡古柏圖,后有明代陳新、夏彥良跋歷代著錄:《寓意錄》、《行渠寶笈初編》。此卷為其晚年之筆,擘窠大字.神完氣足,勁健雄肆,且時見險怪之態。

歷代著錄:《寓意錄》、《石渠寶笈初編》。

卷首偽蘇東坡古柏圖

張即之楷書《雙松圖歌卷》

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:詞典網,回復:張即之書法,可方便查詢。

0
糾錯

張即之書法欣賞:

猜你喜歡:

  • 黃庭堅《糟姜帖》(又稱《承惠帖》) 紙本行書 28.9×37.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(故-書-000235-00010)
  • 在上海博物館里,有一幅米芾的書法作品尤為引人注目,這就是《多景樓詩冊》。作為米芾晚年力作,作品結字在險峻基礎上更多自由與隨性,尤其到后面墨枯
  • 岳飛《還我河山 》1931年“九一.八”事變東北淪陷后,中華民族發出了救亡抗日的吼聲。有識的愛國志士
  • 【釋文】襄啟:暑熱,不及通謁,所苦想已平復。日夕風日酷煩,無處可避,人生韁鎖如此,可嘆可嘆!精茶數片,不一一。襄上,公謹左右。牯犀作子
  • 司馬光《真書寧州帖》 縱32.7厘米,橫57.6厘米。上海博物館藏此帖為司馬光答復其侄子司馬富的手札,叮囑其辭官歸里,侍養尊親,
  • 黃庭堅《徐純中墓志銘》行楷,72×63cm,24行,行25字,計548字。1988年出土于江西修水縣,現藏江西修水縣黃庭堅紀念館。
  • 【釋文】琦再拜啟:信宿不奉儀色,共(恭)惟興寢百順。琦前者輒以《晝錦堂記》(容)易上干,退而自謂眇末之事,不當仰煩大筆,方夙夜愧悔,若無
  • 蘇過《贈遠夫詩帖》約1123年(宣和五年)紙本, 31.6cmX41.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。贈遠夫詩帖釋文: 贈
  • 【釋文】庭堅頓首,辱教審侍奉萬福爲慰。承讀書綠陰,頗得閑樂,甚善甚善。欲爲索兒錄數十篇妙曲作樂,尚未就爾。所送紙太高,但可書大字,若欲小
  • 韓繹 《致留守司徒侍中》尺牘,行書.紙本,30.2x50.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:繹頓首再拜 留守司徒侍中 繹瞻懷館下 馳情旦暮 昨以

評論

發表評論
詞典網微信公眾號
詞典網微信公眾號
詞典網app
下載詞典網APP
用手機掃一掃
手機版 歷代書法 詞典網 CiDianWang.com
少妇富婆按摩偷人A片,J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,午夜大片又黄又爽大片APP